对于中国人而言,“民以食为天”的观念已深入骨髓,贯穿着他们的生活方方面面。饮食对中国人来说,向来是一个重要而严肃的话题。回顾上古时期,我们的祖先们每天都在为如何温饱而努力,从未忽视过餐食问题。
从燧人氏首次发明“钻木取火”开始,古代华夏的大地上,祖先们走出了茹毛饮血、食物原始的历史篇章,迈向了更为文明的饮食方式。人类通过火的运用,开始享受熟食,逐渐告别了生食的时代。
偶尔,我们会好奇古代人每日的饮食究竟如何。通过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,我们似乎能够窥见一二,尤其是那些描述古代富人生活的场景中,豪华的菜肴和精致的糕点美食常常让人眼前一亮。不过,正如我们所知,电视剧毕竟是艺术创作,所展示的食物未必完全反映真实的历史,许多场景和内容往往会经过“美化”和虚构。
展开剩余81%今天,我们不再讨论那些生活在古代权贵之家、享受丰盛饮食的富人,而是聚焦在那些贫苦百姓的日常饮食。从许多古装剧的呈现中,我们常看到一些富贵之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,酥脆的糕点、色香味俱佳的菜肴,令人艳羡。然而,现实情况远非如此,许多导演拍摄古代食物场景时,并没有进行过严谨的考证。实际上,古代的食物种类相对有限,烹饪手法也较为简单,炊具原始,香料调味品匮乏。这些因素共同作用,使得古代的食物虽然不能说是“粗糙平淡”,但绝对与“色香味俱全”相距甚远。
在古代,许多现代人餐桌上常见的蔬菜和肉类,实际上还没有引入中国。比如,在三国之前,人们尚未品尝过馒头和包子;直到宋代之前,面条在中国也不曾出现;汉代以后,茶才开始成为中国人日常的饮品;西瓜这种非洲的舶来品,直到南宋才传入中国;而西红柿这种美洲食物,直到清末才在中国亮相。因此,即便是古代的皇宫贵族、达官显贵,也因食材单一与烹饪方法简朴,无法享受到我们今天所能轻松品尝到的各种美味。
富裕家庭因为经济条件较好,能够雇佣仆人养殖家禽家畜,享受较为丰富的肉类食物。相比之下,古代贫苦百姓由于生存艰难、战乱频繁,日常生活多为为生计奔波。现代人习惯的“三餐制”对古人而言并不常见,许多古人每天只有两餐。
中国历来为农业大国,封建地主和王室占据了大量土地,而底层农民往往因无地可耕而沦为雇农。那个时代,官府与统治者极少关注水利建设,农作物种子长期未得到改良。农民只能依赖勤劳的双手来维持生计。在丰收的季节,虽然获得了一些粮食,但大多数都被地主或官府征收,百姓的生活艰难。加之年年天灾不断,战乱频繁,百姓在自然灾害和暴力掠夺下更是苦不堪言,生计问题时常困扰他们。
古代的食物种类与今日相比异常贫乏,普通家庭的食物基本以粗粮、豆类、蔬菜为主,偶尔才能吃到些许肉类。对于贫困百姓来说,米、面、肉几乎是奢侈品,日常的主食是五谷杂粮,而即使种出大米,也大多被富人优先享用。贫苦百姓的餐桌上很少能见到肉类、鱼虾,甚至自家种植的蔬菜也难得一见。那些蔬菜常常被拿到集市上出售,以换取生活所需的现金。
随着时代的变迁,随着朝代的更迭,外来食材开始逐步引入中国。汉代以前,哪怕是皇帝也只能享用本土产的瓜果蔬菜,且食材品种十分有限。汉代实施对外开放政策,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,带来了大量外来食物。这些外来食物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农业状况,并且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种类。
在汉代之前,中国大地上并没有芝麻、黄瓜、胡萝卜、香菜等食材,甚至连西瓜、葡萄等水果也未曾见过。而到了唐代,来自天竺的菠菜、来自西域的莴苣开始进入中国,成为皇帝餐桌上的“心头好”。到明代中期,辣椒从墨西哥传入中国,清朝末期,西红柿(番茄)也开始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,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蔬菜水果。
因此,有人曾戏言,如果你穿越回古代,最好能投身于一个贵族或商人家庭,那里或许能够确保你每天不饿肚子,并且不会缺乏营养。古代贫苦百姓与美食的关系较远,对于他们而言,简单的食物就是一种奢求。即使在古代繁荣的时期,普通百姓能享受的餐食也基本是解决温饱问题而已。
考古学家发现,早在七千多年前,中国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以粳米和籼米为主食。而在周朝之前,主要的农作物以黍、粟为主。小米、高粱和豆类也是普通百姓的常见口粮。到汉代,小麦逐渐进入南方,才有了面粉的生产,并且开始出现了馒头、包子、面条等食品。到了宋代,大米开始大量生产,并进入普通百姓的厨房,之前,大米一直是皇族贵族的专享食品。
所以,古代穷人的饮食主要是由咸菜、野菜和粗粮组成的。由于贫困与劳作,他们很难选择更丰富的食材,调味料也仅限于盐、葱、姜。若想做道味道稍微好点的菜肴,还需要有动物油脂或植物油的帮助,而这对贫民百姓来说是非常难得的。最早能用来炒菜的植物油包括芝麻油、菜籽油、苏子油,而铁锅则从北宋开始成为烹饪的主流工具。
至于肉类、蛋类、鱼类等食品,穷人几乎无缘享受,这些都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奢侈品。若想解解馋,穷人只有自己去河里捕鱼、捉虾,或者进山打猎,养牛和养马也只是为了耕作和骑乘,养鸡则是为了鸡蛋。因此,古代穷人对于肉食基本处于“克制”状态,根本不敢奢望能够享用这些美味佳肴。
总体来看,古代底层人民最渴望的食物是油、盐和米粮,它们帮助他们勉强维持生计,充饥养力。至于鱼虾、肉类和各种美味,基本是穷人不可企及的奢望。对他们而言,能够吃上一碗谷糠、喝上一碗稀粥,撒点盐巴,就已满足。对于古代贫民来说,“美食”似乎永远是遥不可及的梦想。假如我们真的穿越到古代并生活在贫困家庭,可能连一天的食物都难以维持。
发布于:天津市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